在这103次发射中,中国占了34次,俄罗斯为25次(含联盟号在库鲁的3次发射),美国是21次,欧洲6次(不含联盟号在库鲁的3次发射),印度6次,新西兰6次,伊朗3次,日本2次。还是要说明的是,新西兰的发射采用的是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火箭,而该公司具有新西兰和美国双重国籍。这些发射总共载有505个有效载荷,其中立方星及其它重约1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有190颗。
含伊朗那次射前爆炸,全球今年共发生6起发射失败(伊朗3起,中国2起,欧洲1起)和1次部分失败(俄罗斯)。这些失败导致6个有效载荷报废。
在2018年的114次发射中,中国占了39次,美国为31次,俄罗斯20次(含联盟号在库鲁的3次发射),欧洲8次(不含联盟号在库鲁的3次发射),印度7次,日本6次,新西兰3次。全年共出现了2次发射失败和1次部分失败。
可以看出,对比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发射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俄罗斯和新西兰则有所增加。2018年没有发射的伊朗2019年做了3次尝试,只是均以失败收场(含一次射前爆炸)。
美国全年21次发射比上年少了10次。在这21次发射中,太空探索公司占了13次,其中“猎鹰”9为11次,另2次采用“重型猎鹰”。该公司2018年完成了21次发射,2017年是18次。“星链”低轨宽带星座转入密集组网阶段很可能会让该公司2020年发射次数出现大幅增加。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肖特韦尔本月早些时候称,该公司明年或会进行35~38次发射,其中非‘星链’组网发射可能有14或15次。
在当下很火热的小运载市场上,已先人一步的火箭实验室公司2020年的发射活动也可能会进一步提速。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新发射场本月启用后,这家公司又宣布开始在原有的新西兰发射场动工兴建第二座发射台。公司首执贝克称,公司2020年打算每月发射一次,最终将实现每周都有发射。为加快发射节奏,该公司还在尝试对火箭第一级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
可以预计,随着众多新型号火箭、尤其是小运载项目陆续进入试飞和启用阶段,加上诸多星座项目组网部署工作的带动,2020年后全球航天发射活动会变得更加活跃,发射次数是否破百或将从此失去悬念,而空间交通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将引发高度关注。
话说回来,体现实力和水平的衡量尺度很多,而发射次数只不过是其中最好总结和比较的一个,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全貌。发射次数领先固然是“好事”,但提高火箭发射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当下和未来发展之所需才是根本上的“大事”。
扫一扫
在手机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