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控股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的股权,开启对赌协议后,冯小刚不再“自由”,需要每年完成一定金额的净利润。
空白了一年后,冯小刚凭借《只有芸知道》再登贺岁档,不同于以往,这次的他低调了许多,言辞也恳切了不少。在首场点映后,冯小刚在与媒体见面时提到,自己已经年近62岁,“想拍些有意义的内容”。
但一面是贺岁档影响力大不如以前,一面是今年超过70部影片争相上映,冯小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根据灯塔数据,《只有芸知道》的点映及预售票房只有204.6万元,点映评价也呈两极分化之势。
曾8次夺得贺岁档冠军 现在却“脱离了年轻人”
贺岁档的形成,冯小刚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是他第15次征战贺岁档。
1997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冯小刚,推出了《甲方乙方》,当时拿下了3600万元的票房(当年全年电影票房仅有数亿元),《甲方乙方》可谓一炮冲天,也开启了国内贺岁档的概念。
1998年,冯小刚又上了贺岁片《不见不散》,影片以4000多万的票房成绩创下了票房神话。
此后,冯氏喜剧的风格基本确立,而每年的贺岁档,只要冯小刚有作品推出,都会吸引大家的关注。1999年的《没完没了》、2001年的《大腕》、2003年的《手机》和2004年的《天下无贼》,每一部作品都是贺岁档里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阔别两年后,冯小刚在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分别推出了《集结号》《非诚勿扰1、2》《私人订制》。1997年至2017年21年来的贺岁档,冯小刚参与13次,勇夺8次票房冠军。另一位大赢家是张艺谋,凭借《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等作品5次夺得贺岁档票房冠军。除了冯小刚、张艺谋之外,周星驰、陈凯歌、陈可辛、姜文、徐克等也都是贺岁档常客。
时过境迁,贺岁档已经不是冯小刚的天下,《我不是潘金莲》因排片对撕和保底失败草草收官,《芳华》经历多次调档。今年的《只有芸知道》早早开启点映,但截至12月12日,点映票房只有60余万。一位与冯小刚有过多次合作的资深发行人告诉每经记者:“20年前经常与冯小刚合作,他的片也好卖,但这些年很少找他的片子了,我觉得他脱离了年轻人。”
“过了60岁我的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冯小刚这么解释自己拍片的初心。
74部影片竞争 冯小刚能否完成对赌
传统意义的贺岁档区间跨度为每年的11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份,时间长达近三个月。以往大范围的贺岁档包括了春节档、元旦档、情人节档等。随着春节档异军突起,贺岁档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大年初一,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横扫春节档,最终收割12亿票房,春节档这个档期才开始被重视起来。2016年春节档,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以34亿票房打破内地影史票房纪录,春节档彻底成为了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电影档期。
此消彼长,大片扎堆春节档,贺岁档的影响力就随之变弱。
但今年贺岁档的竞争明显有了些火药味。据每经记者统计,以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1月1日为区间,今年贺岁档扎堆了74部影片,涵盖悲剧、喜剧、文艺、动作等各种类型,其中受关注的影片就超过10部,观众想看的影片前五分别为《叶问4》《南方车站的聚会》《两只老虎》等。
从已经上映的《两只老虎》《吹哨人》《南方车站的聚会》等电影来看,今年贺岁档的竞争早已开始。截至12月12日下午,《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7日)、《吹哨人》(上映7日)、《两只老虎》(上映14日)、3部影片票房为别为1.74亿元、4426万元、2.16亿元。
反观往年贺岁档,即便数量没有那么多,也往往有票房表现好的作品,比如2018年的《海王》,2017年的《芳华》,2016年的《长城》等。
今年的贺岁档对冯小刚也充满了挑战,作为冯小刚今年唯一一部登陆院线的作品,《只有芸知道》承载着他今年的业绩,票房成绩直接影响他与华谊的对赌。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控股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70%股权。当时,东阳美拉作出业绩承诺,承诺期为5年,自股权转让实现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2016年度承诺的业绩指标为指标公司当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个年度的业绩指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指标基础上增长15%。
也就是说,2017年至2020年,东阳美拉要分别完成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1.75亿元的净利润,否则冯小刚要自掏腰包弥补。
2018年,没有新作品上映,冯小刚对赌失败。据华谊兄弟2018年年报,冯小刚愿赌服输,自掏腰包赔给华谊兄弟6821万元。今年冯小刚的所有筹码,都只能压在《只有芸知道》上了。
扫一扫
在手机上阅读